写作多年,感悟较多。近日,有文学朋友加盟了百家号,想我提出了如何让文学作品打动读者的话题。其实,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有时候也常常独自思索,扪心自问:我的文学呀文学,你如何才能打动与撩拨起你的读者?今天,就借百家号平台,谈谈我的观点和看法,欢迎你的阅读与点评。
01
作品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基础
平时,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当然主要是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也有涉猎,觉得文学艺术之外的其他书,几乎都是硬着头皮读,尽管我觉得道理都很好,但它梳理得都太生硬,就是一些框框砸下来似的。有时还听听音乐,西方的交响乐硬着头也听不懂,萨克斯的沉闷、唢呐的亢奋、二胡的婉转和笛子的悠扬,反倒让我觉得,能够找到感觉。
原来,随着音乐的节奏,我知道了悲伤的心情,还有飞扬的情绪。平时喜欢张爱玲的书,对其笔下的人物了解一些,比如当年胡兰成是一个很没有底气的人,虽然他是个才子且有才气,却是一个政治汉奸,文化汉奸。张爱玲所以喜欢他,部分爱情是建立在他的才气上的。
一次,胡兰成试探地问张爱玲说,我怎么觉得《红楼梦》确实比莎士比亚的戏剧好呢?张爱玲理直气壮地说:那是当然。胡兰成又说:那么你认为中国民乐,二胡笛子之类啊,是不是也比那些西洋器乐更符合中国人寄托情感呢?
张爱玲笑笑说:那是自然!张爱玲从小被母亲训练弹钢琴,钢琴和提琴,音节和音律,尽管它是冰冷的,但是它却能把人世间一切温暖的、感动的、微妙的情绪给撩拨起来了,唢呐的亢奋、二胡的婉转和笛子的悠扬起伏更能兜得住这种感情的涡旋。
文学和二胡同样,对中国人来说更能寄托情感!因为她有高度,能成功地撩拨起读者的情思,并引发读者思绪行走在感动的规律上。所以,能打动读者的是情感。
02
写好人物:这是打动读者的关键
小时候经常看电影,几乎人物一登场,就知道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座山雕与杨子荣是黑白两道,李玉和与鸠山更是泾渭分明。人性恶是必然要在文学作品中敞开和呈现的,但是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原来还有真坏的恶,而不是怎么能够有效地规避和拒绝,或者说毁灭阻止这种恶的发生。
再比如,一度刷屏的宫廷剧,满宫的比着肩的斗凶、斗险,人们只是在一旁看热闹,看过热闹,还非常喜欢那个忽东忽西、疯疯癫癫的小燕子,却没有人去救赎、更没有人去打捞!
毋容置疑,文学作品的人物是需要夸张的,拔高的。但是,一味的夸张和拔高,就会把人的思绪撩拨到虚假的范畴,让人感觉不真实。夸恶是比提纯更加可怕的一种创作姿态,夸张要有限度,要限定在读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我们的夸张就会把读者的思绪撩拨到反感甚至是厌恶的境地。
想象力可以放纵,文字的遣词造句,人物的塑造却不能放纵。我们的选择和判断应该指向一种审美的功能和目标,因为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真诚的笑容、善意的问候、温暖的体恤和可以理解与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和关系。
生活中,谁愿意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计较和较量着什么,老觉得你这踩过我一脚,我得挥你一拳,你骂过我一句,我就有十句等着你,这又有啥意思呢?
用张爱玲的话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所以要较量,你就打磨自己的文本,在构思上把它较量得成为最精致的创作。在人物上,要把它塑造的绝不能是一抓一大把的张三李四,要有自己人物独特的鲜明个性。
张爱玲用三个字说出了人物典型的关键,必须是“这一个”。也就是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没有桂花油,就是这一个。我就是我,不是你,不是他。
任何人都各有特点和美,美得羞涩和青涩,看上去就很舒服。有的很自然很洒脱,看上去就很高富帅,有的很伶俐很飞扬,一看就是有强悍性格的人。
03
语言艺术:这是打动读者的门面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既能够成功地敞开结构的精妙和人物的传神,又能够让读者看到或感受到那些打动心灵的语言文字的力量震撼。恕我直言,如果文学被写成了家常便饭的时候,自己仍然不明白文学的情怀在哪里,那就别写了因为没意思。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本身是比较琐碎的,如果用口语的大白话写作,就不能撩拨起读者的思绪。因为写得好,我才会读,如果写得都不如自己的经历,谁还会看!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对语言文字就很精致很考究,高密乡的景象精彩无限,他从各个角度力求还原高粱放肆生长,狂妄不羁的野性和生命元气。可是一旦当他进入到他要剖析的那种假模假样的造和做的时候,就会精准地撩拨起人们对这个人这件事的无限厌恶。
比方说他在一些自以为这是爱,不过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换的欲望的时候,他写出会像粪便一样的爱情,还招来无数绿豆蝇。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写的,他看到了华丽的哀伤,写到了美酒佳肴极端奢侈的饭菜,如果真正享用过,他写不出来。
他只是听说,充满了渴望,所以才一遍一遍地寻思,不断地神化、升华、强化,最后弄成神灵一样的东西。所以,语言文字写出来了,特别地诱人,很能打动读者的阅读,还能撩拨起读者的思绪。
欢迎我的读者阅读,感谢上帝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