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中国故事》
江淹在《别赋》开篇第一句就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世间的事情,最容易让人情绪低沉惨淡、丢魂落魄的事,只有离别一件事。
江淹说,“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是以(因此)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虽然离别只是一种现象,但离别的缘由有万万种,因此离别时的情形也变化不定,离别之人的情怀也因此千差万别。而只要有离别,就必有哀怨,有哀怨就必然会充塞郁积满胸,使人悲伤心碎。纵观古今的送别诗文,都不出江淹《别赋》所述的范围和永恒的主题!
《诗词里的中国故事》主编黄为之、杨廷治。
01折柳
古时,因“柳”与“留”谐音,是表示挽留的意思。亲友分离之时,送行的人总要折一枝柳条赠与要远行的人,寓含“惜别”、“怀远”、“思乡”之情之意。
最早以“杨柳”来寄托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应该是《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而“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的《折杨柳枝》: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郎君上马后不是取马鞭,而是反身去折杨柳。坐在马背上吹起长笛,那未离先思的笛声让过往的行人也怅惘。惜别情难离啊!
还有一些佳句: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折杨柳·纤纤折杨柳》唐张九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箫声咽》唐李白
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宣城送刘副使入秦》唐李白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青门柳》唐白居易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杨柳》唐鱼玄机”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蓟北旅思》唐张籍
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送别的地点多是在长亭,古时大多是每五里、十里设一长亭,供行路人歇歇脚也供送行人道别离。还有就是在桥头或者大堤,这是走水路的道别地儿。如:诗中的“灞陵”“客亭”“隋堤”等等。
送别时还会要吹笛,有时还会放生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用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这也难怪,古时行路有多难,不会像现在“海、陆、空”说走就走,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也不过十几、二十几小时的事儿。
02送别
最早的送别诗,当是《诗经·邶风》中的《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顿之顽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位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xu)寨人
根据朱熹《诗集传》注:“庄姜无子,以陈女戴伪之子完为己子,庄公卒,完即位,嬖(bi)人子州吁弑之,故戴伪大归于陈,庄姜送之,作此诗也。”
史载卫庄公妻子庄姜美丽贤惠,可惜无子,于是庄公再娶陈国女子伪,戴伪生公子完。庄姜十分宠爱公子完,视为自己的孩子。
卫庄公死后,公子完即位,是为桓公。鲁隐公四年(公元前年),卫国公子州吁杀卫国国君桓公,自立为卫君。桓公的生母戴伪被遣送回娘家陈国。
庄姜亲自到都城的南郊送行,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记录。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群燕子在蓝天飞翔,一会儿排成行,相依相随飞行;一会儿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嬉戏追逐。
“啊,燕儿啊,你们成双成行,是多么和睦,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可我啊,多么不幸!丈夫死了,心爱的庶子被篡位者杀害了,如今我又要送别情同姐妹的戴伪,在冷宫形单影只,那日子怎么打发啊!”
庄姜看着蓝天的燕群,不禁这样深深地感叹着,忽远忽近的群燕和鸣声,那样柔和,像是在安慰她;那样欢快,又像是在嬉笑她,她的心感到阵阵剧痛,终于禁不住放声痛哭起来,伤心的泪如雨水飘洒。
戴伪说:“姐姐啊,你已经送我到荒郊野外了,不要再送了,就回去吧!”
庄姜说:“贤妹,你就让我再送一程吧。你我姐妹这一别,今生今世就再无相见之日了!”说着,哭得更悲切了。
戴伪也悲泣着说:“姐姐啊,你不要为我这样伤心,国家的复兴,宗庙的安宁,就指望你了,你可不要忘记先君的嘱托啊!”
庄姜忍住哭啼,说:“妹呀,你真是我的好妹妹!你的亲儿子桓公被叛逆杀害了,你失去了皇后的地位,如今又被逼送回娘家,你是如此不幸,可你心里惦记着的还是我们卫国的安宁,还勉励我不忘先君的嘱托,担当起平定叛乱、扫除逆贼、复位兴国的重任。你真是一个品德贤淑、胸怀宽广的人啊!”
戴伪说:“姐姐,你快别这样说,多多保重吧,愚妹不能为你尽绵薄之力了,但愿上苍助你成就大业。”
……
这首保留在《诗经.邶风》里的送别诗,令几千年来的许多人读之垂泪。
清代人王士禛说,他七八岁时入私塾读书,老师教他读《诗经》,当读到《邶风·燕燕》篇时,他就颇多感触,几乎哭出声来,但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池北偶谈》)。在他的《分甘余话》还说:“《燕燕》之诗,许彦周(北宋人)以为可以泣鬼神。合本事观之,国家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宜为万古送别诗之祖。”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燕燕》诗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足以感天地、泣鬼神,结合《燕燕》诗歌吟的史实来看,抒情主人翁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对逝去的艰难岁月的伤感,对姐妹情谊的怀恋,都熔铸在这一唱三叹的诗中了。
人生中的离别是最最让人“黯然销魂”的,离别是无言的痛,离别是悠悠的愁,离别是深藏的无奈。
如《到灯塔去》中的十四行诗:
你走了,这里仍是冬天的风景,
我摆弄它们,就像摆弄你的倩影。
人生自古伤别离,不管在世界的何地何时,都是亘古不变的忧伤。
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