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阆,字梦空,号逍遥子。北宋著名隐士、文人、词人。曾居住于钱塘以卖药为生,因才情甚高,颇有诗名,遂被宦官王继恩推荐给宋太宗,并于至道元年(公元年)得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宋真宗时王继恩因泄露朝廷机要入狱,潘阆因受牵连也在缉捕的名单内。当朝廷准备逮捕潘阆时,他趁机潜逃出了京。咸平初年回京师,被府尹收监治罪,后被宋真宗释放,任滁州参军。
潘阆为人放荡疏狂,他在《寓泊浙江寄汉阳孙迈郎中》一诗中曾自称“气概贫犹在,颠狂老渐疏”。虽一生为人放荡但却工于诗词,尤以咏钱塘江潮的词作著名,时人为之画的《潘阆咏潮图》深受王禹偁的称赞,其中的《酒泉子》词作最为世人传诵,深受苏轼的喜爱并将之书于玉堂屏风处。今天我们欣赏的《酒泉子·长忆西湖》是潘阆忆杭州组词十首之四,词作率真自然,闲逸疏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酒泉子·十之四》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是潘阆忆杭州组词十之四,极写词人对杭州的回忆。上片首句“长忆西湖”中的“忆”是全词的关键,一方面写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人念念不忘,另一方面用“忆”字提示,使全词脱离眼前的现实,转而进入对过去的回忆中。
二句“尽日凭阑楼上望。”中的“尽日”、“望”,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的不懈思念,又由不懈思念引出对当年无尽的回忆,用情感带动写景。“凭栏楼上”是词作中常见的惯用语,却很少有人能表达出该词的新意来。词人将其用在这里,旨在表现作者终日留恋西湖的同时,还使下文西湖诸多景象尽收眼底。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两句前写风物,后写背景,相映成辉。“三三两两”句写渔人渔舟所处位置,有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意思。宋代杨湜在《古今词话》中说:“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又出尘之语”,“三三两两钓鱼舟”便可见一斑。
下片两句“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继续写当年楼上的见闻。其中第一句写的“依约”在这里有隐约听不清、听不明的意思,极写笛声渺茫悠远、似若有若无的韵致。第二句写“形”,用“忽惊起”写白鹭翩然而飞的姿态、色彩明快、极其传神,在朴实的白描中透出一丝空灵。“别来”两个字把思绪从回忆拉到现实。
“闲整钓鱼竿”一句不仅与上片“钓鱼舟”相呼应,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心情来衬托出词人忆西湖忆得不能自已,和极欲归隐湖上的念头,全篇的立意到此得到了有力的升华。上片只说自己凭栏看到别人的渔舟,而下片却说着急要亲自去钓鱼,如此该词作的意境又更加深了一层。“思入水云寒。”中的“水云寒”与上片中的“正清秋”相呼应,水云、烟波是钓翁渔隐出没的地方,如此寥廓苍茫的背景,对词中表现的景物也是极好的陪衬,与词人的出尘思想高度契合。
这首词首写当下情景,中间写昔日的情景,前后两片之间又有多处相照应,如“笛声”当来自“钓鱼舟”上,“芦花”也应是“岛屿”周围的事物,至于“别来”与“长忆”、“钓鱼竿”与“钓鱼舟”、“思”与“忆”、“水云寒”与“正清秋”则是丝丝入扣、古今一体,使整篇词作浑然天成。另外该词用白描手法写景,促使回忆中的事物如历历在眼前,词人对钓鱼舟、岛屿、笛声、芦花、白鸟等意象没有行着力描绘,而只是记得各自的名字,如此更显词作情调高雅、用笔洗练,实为白描中的上乘之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