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印象非常深刻,对于先辈们也有了更多的认知和感受。而《觉醒年代》里的每一个历史人物,也让大家都更了解,也更想了解他们真实的故事。
今天要说的,就是《觉醒年代》里的林纾老先生,这位文人他心高气傲,但也是一位非常值得受人尊敬的文学大家!
林纾生于年11月8日,逝于年10月9日。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于是任北京大学讲席。
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
林纾从小家境贫寒,但幸好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受塾师薛则柯的影响,深爱中国传统文学,从此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年对于林纾来说是关键而又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在摆脱贫困窘境的同时,他广结师友、饱读诗书。爱国心切的他,虽已过而立之年,却不辞辛苦,七次上京参加礼部会试。原本一心报效祖国的林纾“七上春官,屡试屡败”因而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大家都以为林纾只是一位文学大家的话,那么对于林纾可真是误会大了。林纾翻译的本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林纾从来都没有学习过外语,但是,他却是一位翻译王者!与提出“信达雅”翻译理论的严复平起平坐!
可能很多人很奇怪,林纾不懂外语,那么他是如何成为翻译之王的呢?其实,林纾的译著全是由几位助手拿着原版书籍口译,他来听写润色完成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因而也产生了一些疵误,如把名著改编或删节的儿童读物当作名著原作,把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本译成小说,把易卜生的国籍误成德国等。即使这样,林纾仍然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这在中国,不曾有过第二个。
会九国语言,拥有十三个博士学位的辜鸿铭,都要尊称林纾一声大师,足以可见林纾的地位和文学水平。虽不懂外语的林纾,但凭借着自己超强的文学基础,还是稳固自己的地位。
林纾一开始对于翻译完全不感兴趣,因为年妻子去世后,他心情非常低落,他的好友魏瀚和王寿昌为了帮他排解忧郁,邀请他一起翻译法国小说,林纾最开始是拒绝的,后终于经不住魏瀚再三强请,便半开玩笑以游石鼓山作为条件答应。
游览时听见同行的王寿昌口译了几段《茶花女》,顿时兴奋,于是《巴黎茶花女遗事》就在“耳受手追”新势翻译中出现了,出版后迅速风靡晚清阅读界,林纾翻译的大门就此正式而彻底地敞开了。
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他不仅用一腔爱国热血挥就了百余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用犀利、恰切的文笔完成了《畏庐文集》、《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成功地勾勒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人生百态。
林纾在不谙外文的特殊情况下,与魏翰、陈家麟等曾留学海外的才子们合作翻译了余部西洋小说,其中有许多出自外国名家之手,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英国哈葛德的《天女离魂记》,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法国森彼得的《离恨天》、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等。
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它们牢固地确立了林纾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至此,林纾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的泰斗,并留下了“译才并世数严(严复)林(林纾)”的佳话。
林纾译书的速度是他引以自豪的。林纾曾说过:“他说:恃二三君子,为余口述其词,余耳受而手追之,声已笔止,日区四小时,得文字六千言。”
他是古文家,喜欢用古文义法来讲他译的小说。口译、手译合作无间,才使得林纾翻译的作品数量多得惊人,具体翻译了多少,统计有从种,到种,再到种的,至今都没有定论。
这位文学大家、翻译泰斗是一位真正的文人学子,也是他帮忙打开了当时中国人新世界的大门,也让许多的中国名著可以响彻世界。
向前辈致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