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发展 >> 正文 >> 正文

曾雄生103岁游修龄一生甘为稻田守望者

来源:笛 时间:2025/3/9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https://m.39.net/pf/bdfyy/bjzkbdfyy/

很多考古人都记得他——

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一堆沉睡多年的稻谷和骨耜,游修龄应邀去鉴定这些炭化稻谷。他将这些稻谷和骨耜与亚洲栽培稻的起源联系起来,认为河姆渡遗址稻谷的出土证明了中国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水稻发源地,当时的农业已进入到“耜耕农业”阶段。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稻作史开始发展为一门“显学”。

年9月11日,月圆之夜,中国稻作史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浙江大学教授游修龄驾鹤西归,享年岁。

《齐民要术》开启了他的农业起源研究

年5月9日,游修龄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小手工业家庭,父亲是个铜匠。温州是著名的橘乡,这里出产的瓯柑(温州蜜柑)名闻遐迩,也给游修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手工做好的铜器毛胚,需要用柑汁浸泡一段时间,才可以继续加工为成品。所以每逢柑汁上市,家里必购买两大水缸的柑汁,用于铜器毛胚的浸泡。铜器毛胚尚未投入浸泡的柑汁,成了游修龄儿童时独有的享受。

作为五四后的一代新人,游修龄在耳濡目染旧式教育的同时,很早就受到现代新式教育,使他在国学和西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潮学制下的首批儿童,他们在学习《爱的教育》《最后的一课》等外国文学作品和国语拼音的同时,还学习了珠算、毛笔字、京戏等中国传统文化功课。他们组建的乐队也是中西合璧的,有铜鼓、洋号,也有笛子、口琴。初中阶段更学习了比较多的文言文。作为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的妻弟,游修龄在古文和古体诗还受到名家的指点。

游修龄的中学同班同学中有位地理知识超前的同学让他印象深刻。这位同学就是后来成为国际著名地理学家的陈正祥。陈正祥关于文化地理的研究给游修龄的农史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游修龄有关蝗虫分布、人口数量和素质分布的论述就多次引述陈正祥的观点。

年,19岁的游修龄考入新创立的国立英士大学农艺系,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年后,转到浙江大学农学院,担任作物栽培学的助教和讲师。

游修龄从事农史研究的契机则始自年冬。他在杭州松泉阁旧书店里买到一部线装本《齐民要术》,买回以后有空时就翻翻,想不到书里讲的内容虽然是年前的技术,却非常合乎现代农业科学的道理,这让他茅塞顿开。不久农学院里举行第一次学术报告会,游修龄提交了“《齐民要术》里的农业科学”的报告,受到出席报告会的专家学者的肯定。该报告整理成论文后发表在当时全国唯一的《农业学报》上。自此,游修龄产生了追溯中国传统农业起源的念头。

他使中国稻作史发展为一门“显学”

年代,中国农史研究开始整理祖国的农业遗产,南京农学院、西北农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都成立了专门机构从事农业遗产研究,游修龄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引起了学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3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