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一号诗巷的格律与诗词写作专栏,这是我们《格律诗词写作精讲(零基础学起)》课程的第29章内容。
在最近的几个章节中,我们将格律诗的“起承转合”章法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比如每个环节布局所需要注意的要领,比如它们各自的具体的写作方法等等,我们都是通过理论与示例相结合的形式做出了深入剖析。
那么在本章节中,我们再来对格律诗“起承转合”的写作流程,以及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做一次总结性的讲解。我们之所以安排这种整合——分解——整合的讲解模式,也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从脉络到章法安排去掌握格律诗的写作。
“为什么别人总说我写的诗是在凑字数?格律诗的脉络究竟怎么去串联?”这是一位网友发来的咨询,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因为有许多朋友也经常会有这方面的困惑。
我们写格律诗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处理好脉络,脉络处理不好,我们的作品就会出现“拼凑”之病。
那么提到脉络,就不得不提到“起承转合”,因为脉络就贯通于格律诗的“起承转合”中。所以,处理好格律诗的起承转合,也就等于以最有效的方式处理好了它的脉络。
而我们本章所做的对格律诗“起承转合”的总结性讲解,也正好是对以上网友所提问题的一个详细解答。
一、格律诗写作之起单就“起”这个环节而言,绝句与律诗之间存在着些许差异。因为空间的原因,律诗可以起得平缓,也可以起得高昂。
而相同的是,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它们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起,都要围绕整体的“意”来展开,要为后面的几句打基础、做铺垫。
我们不能只盯着平仄格律凑字、盯着韵脚去凑韵,这样写诗就没啥意思了。
“起”需要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比如或点题,或奠定情感色彩等等,它才能做到一个“稳”字。
我们这里以陆游的一首七律为例来看:
度浮桥至南台
宋·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陆游的这首诗大概是在他36岁左右时所写,属于作者早期的作品。当时作者初到福州,听说南台风景优美,所以前往登临以尽游览之兴。
这首七律就起得比较平缓,作者先对自己的身体境况和此次“登临”之事做了一个简单概括。“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首联是以陈述的方式而写,前一句寥寥几字,却已经将比较沉郁的情感体现出来。其中“客中”与“多病”就是两个很具有代表性的字眼。
后面的一句直接切到了题目,承接前一句的“登临”二字,引出“南台”这个重点物象,为下文开好了“头”。如果没有这样的引领,下文的输出就失去了根基。
所以首联做到了切题、点题、奠定情感、领起下文,虽平缓但作用发挥得很充分。
二、格律诗写作之承我们在拆解“承”这个环节的时候讲过,从“承”开始,格律诗就要考虑脉络的处理了。
纵使“承”做不到内容上的“惊艳”,但它必须要将脉络上的流畅感体现出来。
那么以上诗为例,“承”的脉络从何而来呢?当然是从首联引过来。
来看陆游诗中的颔联: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作者在首联中已经提到了登临“南台”这一事儿,那么接下来所要写的内容肯定与“南台”有关,有作者的所见所闻有关。
所以颔联就紧跟着首联的脉络而来,描写了作者登临南台后看到的景象:江水奔腾不息,在浮桥之上有无数的车马来来往往,更有无数船儿系在一起横于大江中心。
颔联的这一描写将脉络引过来的同时,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5%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