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七绝8首,示范三四句如何转结花谢曾何问谁

来源:笛 时间:2025/7/13

如何“起、承、转、结”呢?前人经验,“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绝句的篇幅短小,开端一般不能迂回曲折,或随意铺排,而应直入本题,从靠近诗的主旨着笔,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平平道来,从容承接。“转”不仅是一般意义的转折,在绝句里,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由景物状况到人物行动或思想活动,由别人行动到自己行动、见闻,由过去的人事到如今的情景,由现在的情景想象到将来的情景,由眼前情景到产生的幻想,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的原因等等,都可以是转,转通常在第三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

一般说来,绝句的写作,后两句比前两句更重要,第三句尤为重要,“七绝(五绝略同)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点,则神韵自出。”第三句是转舵处,舵转好了,方向对了,船便顺流而下,胜利地到达终点。“转”要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转出新路,拓出新意、深意,通常是转的弯子较大,角度越新,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料之中,诗就越能动人。第三句的转,为了起拉出、铺垫、反激、强调等作用,前人常常用下列词:不、莫、独、更、如、若、何、谁、纵、欲、愿、今、至今、昔、遥知、早知、须知、谁知等等,大家可以从前人诗歌中找到很多用上述词做转的例子。

下面这组七绝为练习章法而成,虽是一时无聊作品,但也略带个人自身境况情感。风格相对小清新,最喜欢哪首呢?

七绝风雨夜行

街火漂浮夜未央,踯躅人处疾车茫。

若有青葱可同路,一时风雨又何妨。

街火,街头灯火等

踯躅,徘徊不进貌。《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明陈子龙《小车行》:“叩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七绝错教春色

风声吹过雨声频,十载江湖祭此身。

花谢曾何问谁共,错教春色付行人。

尾句的错教二字,有深沉无奈之情绪。江湖身何如落花也,春色与行人,是否错付?或许同病相怜呢。

七绝花雨若梦

东风与我一徘徊,欲遣青葱入梦来。

去年花雨今年梦,梦却为谁伤打开。

去年犹有花雨,犹有青春,而今年有啥呢?东风都不忍心来打扰了。人生无奈至此,何其哀伤。

七绝梅花笛

乡关无路水东流,细雨微风动客愁。

六月江城听传笛,梅花应是落梅州。

李白有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首七绝即学此引申而来。而我所寓居之地也有江城一说,而故乡则为梅州。故此三四句有如此写法,以寄托思乡之情。

七绝诗书枕梦

心力已无花转轮,浮云吹堕白纶巾。

晚来风雨南楼上,一卷诗书枕梦人。

白纶巾,即孟嘉帽。喻气度非凡,潇洒倜傥。唐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七绝睡起惊梦

坐起曙窗惊梦凉,蓬山沧海旧时光。

双飞鸟共灵犀没,回首灯花一段伤。

灵犀,旧说犀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感应灵敏。因用以比喻两心相通。唐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词:“玉立娉婷,一点灵犀寄目成。”

此首为梦中惊醒,为思人之作未可知也。

七绝无聊写诗

文字熟成拈即诗,待君来赏妙华时。

绕梁好句芳才漱,又见花开最上枝。

三四句写法是以花来比喻好诗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七绝雨霁月明

茶庵禅唱共潮声,一觉黄粱梦未成。

雨后江城万家火,夜垂明月似心灯。

茶庵寺在西江边,故有首句写法。

#诗词#原创七绝6首,人生劳碌,奈何?笔尖才蘸生平句,惆怅深深梦一行感岭南略有秋意,原创七律3首。万里云浮歧路外,青山总有独行人一起写七绝8首,风格小清新。湮灭青葱如字迹,落花行客两模糊原创写七绝8首,为何情怀激荡?少小听歌怕唱愁,中年再听意难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