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前景 >> 正文 >> 正文

燕都思享会上元夜,盛装出门看春灯燕赵都

来源:笛 时间:2024/9/15
2月26日,燕都思享会第六期如约而至。当元宵节遇上古诗词,小众的唐朝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被更多的嘉宾提及,这就是文学的地理性,燕赵书友元宵读诗会,自然地想到栾城苏味道,他那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颇具狂欢气质,春灯旧俗在,钟鼓动黄昏,新年第一个圆月夜,盛装出门看花灯。让我们一起跟着古人的脚步,走进灯火璀璨的上元夜,感受诗词意境之美。偏爱更小众的苏味道罗乔是著名主持人,他还是古诗词发烧友,本身是学播音主持的,加上热爱古诗词,所以,在很多诗词朗诵比赛里,经常可以他洒脱的主持身影。谈到元宵节,他最先想到的就是唐朝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其中最后两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表达了人们对节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天长安城没有宵禁的,人们可以自由来往,这在古代是非常难得的,玉漏莫相催则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时间慢点走,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的元宵节时光。罗乔是南方人,元宵节谈诗他选了苏味道,这个蛮意外。他说,元夕诗词中,苏味道这首诗最经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乡湖北钟祥的元宵节和北方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那里正月十五,一般早上会吃汤圆,中午一家人会一起吃团年饭,到了晚上就会去街上看花灯,猜谜语。人们很重视这一天。”罗乔“我的书架上,有很大一部分空间都留给了古诗词。”罗乔说,他偏爱叶嘉莹先生的书,基本上都买齐了,尤其是叶先生讲的唐朝诗人系列,按照时间顺序,从初唐的王绩一直讲到晚唐的杜牧。他认为,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叶嘉莹先生能把诗歌讲透,告诉大家为什么这首诗好,到底好在哪里,往往读她的书,读她讲的内容,这首诗也基本上能够背得差不多了。罗乔认为,叶嘉莹先生新近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点燃了人们的古诗词热情。他线上吟诵了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无独有偶,李冬梅也爱苏味道。她给大家分享,“作为石家庄人,我第一眼就选了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李冬梅认为老苏写得太棒了,看到石家庄的美丽夜景,或者回顾一下往年正定古城元宵节灯会,你会自然地想到老苏笔下长安城的火树银花。是啊,优美的诗词总是能勾起美好回忆,李冬梅回忆,她的童年时光是在沧州泊头度过的,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的晚饭都是在等待盼望锣鼓声中进行的,孩子们晚饭后就疯涌到街道上,迫不及待地等着“耍玩意儿”(由当地各个工厂企业和街道组织的灯会演出)快快来到自己身边,在等待的空档,成群结队的小朋友们被街道两旁的花灯吸引,整个街道里都亮了起来,红彤彤的花灯,红彤彤的街道,皎洁的月光,小城瞬间与古诗里写的花灯无数,火树银花的小长安城无疑了!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响起,负责各个“耍玩意儿”队伍的打场子的人手中抡起带着火星子的火链子登场了,人群拥挤中站成了一圈,演出开始了……李冬梅吟诵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通常情况,了解一本书,越是靠近书的中心的信息越具有价值。为读者找到好书,我们连线活字文化营销编辑廖琛,叶嘉莹主编的那本《给孩子的古诗词》是活字出版策划的,她的分享给何为古诗词吟诵打开了一扇窗:廖琛《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首,其中包括首诗和41首词。叶先生筛选诗词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那些只以刻画工巧取胜的诗词不选,过于复杂、超出孩子认知水平的也不选。所选诗词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比例也没有限制。另外还有两点叶先生特别坚持,一是她不赞成给孩子逐字逐句拆分来讲古诗词,第二,她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吟诵。为什么不鼓励逐字逐句解读诗词?要解释第一点,不妨首先问问,为什么我们要鼓励孩子走入古诗词的世界?古诗词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或专业研究的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来听听叶先生怎么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记诵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可以对他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少儿古典诗词的教育决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篇的白话翻译上。我们应通过选编经典、教青少年们诵读、并且要引领他们从诗篇得到感发,让孩子们感受到古诗词与自己的生命之间是有联系的,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古诗词,也才能提升孩子们的品格与修养,中国的古典诗词也才能得到传承。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叶先生认为,对于刚开始了解古诗词的孩子们来说,体会古诗词传达的意境、感情才是最重要的领悟。因此,在《给孩子的古诗词》里,叶先生选择的都是意象比较充沛的古诗词,让孩子整体来感受其动人的魅力。我们古人作诗、读诗,都用一个字“吟”,吟诵才是诗词学习和创作的精髓。为此叶先生又花了一年时间,专门录制了书中选篇的吟诵。这样讲还有点抽象,今天,我选了一首叶先生吟诵的诗,刘方平的《月夜》,在今天这个适宜赏月的日子里,或许比较应景。叶嘉莹叶先生说,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她说一流的诗人写诗,离不开吟诵,他们的诗不是坐在那里凑出来的。等到像孟郊、贾岛那样要推敲,那就已经是第二等、第三等的诗了。诗应该是完全自然地跑出来的,自然地就是最合适的字。你的内心有一种感情的酝酿,有时候自己都说不清楚,可是有一种不成型的感情、思想,就自然伴随着声音跑出来了,好诗往往就是这样作成的。应该怎么吟诵?叶先生说:“吟诵就是把你自己对于一首诗的体会结合诗歌本身的平仄格律表现出来,就是如此之简单。”吟诵没有一个死板的调子,诗的平仄是一定不能错的,但是平声怎么念、仄声怎么念,叶先生觉得,没有固定的规矩。我们推出了带叶先生讲诵录音版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以后,也有读者提了问题:为什么要在说普通话的时代“读古音”?叶先生回答说,古人真正的读音没有录音机记录下来,她读的也不是“古音”:“唐朝有唐朝的音,宋朝有宋朝的音,周朝有周朝的音,我没有按照它们的音来读,我只是按照字本身的平仄的调子来读。我不是古人的读法,只是诗词本身有平仄的格律,我们应该尊重这个作者他原来给这首诗的声音。因为感情一定是跟声音结合在一起的,你不把它的声音读正确了,你就把这首诗的感情、感动的力量减少了。元夕观灯闹夜宋人爱热闹宋燕是燕赵都市报副刊编辑,这期元宵节选题最初来自她的创意,中国有诗教之说,中国人的很多情感都在古诗词里,作为一档读书栏目,应该讨论一下古诗词,“读读古诗词,可以让忙碌的生活节奏自然慢下来”。春天来了,春天是适合读诗的季节,当元宵节遇上古诗词,没有比这更棒的选题了。宋燕宋燕喜欢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她线上诵读,“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为传世名句。大学老师褚亚玲也偏爱宋词,她做了一点深度,宋代元宵词中其实有不同意境,下面是她的分享:宋代经济繁荣时,当时的统治者宋太祖,将人生比作白驹过隙,提倡享乐,寄情歌舞,饮酒作乐。文治的方式,促进宋朝商业的发展,尤其是不禁夜市,更是促进了宋朝城市的繁荣。临安和汴京就是当时超大的都市,十分繁华。当时的元宵词有很多描写盛世的狂欢。例如,欧阳修的《御带花》,描写汴京的元宵节。开头就说“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表达自己对汴京元宵节的喜爱。后面对盛世进行描写“万重增彩、宝巢银缸、雕轮绣毅”,一片奢华景象。李持正的《明月逐人来》:“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写出了节序风物+全民狂欢,这里有百姓、官员和皇帝。褚亚玲盛世繁华也不过浮生一梦。靖康之变之后,宋朝的繁华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国破山河、金戈铁马。尤其是宋朝南迁之后,给宋代的文人学士带来巨大的心境转变。宋代词人李清照《永遇乐》便描述了这般心境,“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今昔对比,突出心境之悲。“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撚丝所制的雪柳(妇女的一种头饰),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济楚,当时俗语,齐整之意。同样的,辛弃疾的《青玉案》也是这种感觉,词的上阙描写元宵的景色“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下阙则笔调一转“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与元宵盛世形成鲜明对比。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在诗词中赏析元宵节是一种品味,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伸。(燕都融媒体记者栗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