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桓伊与王徽之的邂逅,造就了经典的《梅花三弄》。梅花,品性高洁,独自傲然伫立于冬雪漫天之际,为无数文人骚客所称赞。三弄,指的是一个乐章在同一个曲子中重复三遍。《梅花三弄》是桓伊在与王徽之见面时横笛即兴而作,后被世人改编成古筝曲。全曲共有十个段落,因为主题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又在歌颂梅花的坚韧高洁,故称《梅花三弄》。
梅花(此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徽之在应召,远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时,将船舶停在岸边,上岸时恰巧遇到把玩笛子的桓伊。两人并不相识、也未曾见过面,只听见有行人在说:“那人便是桓伊。”王徽之便命人告诉桓伊,要求他吹笛一曲。桓伊并没有过多的言语,拿起笛子就作出这人世间流传的《梅花三弄》。一曲作罢,二人相对无言。桓伊转身离去,王徽之也踏上他的征程,二人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东晋人为人豪爽,由此可见一斑。
梅花(此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徽之,东晋王羲之的儿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手下任职。有一次,桓冲刚巧遇见王徽之,问道:“你是哪个官署的?”王徽之答道:“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官署,只知道那里经常有马经过,应该是马曹。”桓冲又问:“你们马曹里有多少马?”王徽之说:“马的数量我不知道,这个你得去问马。”桓冲问:“近来马死了多少?”答道:“不知道出生多少,哪里会知道死去多少呢?(未知生,焉知死?)
梅花三弄(此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徽之回答的非常迅速、机智,而且还带有诙谐幽默的语气。在这些对话中,王徽之的回答可谓是深藏不露,内涵丰富,他的每一句答案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典故与历史渊源,下面让我们来一一剖析。
琵琶(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来看“马曹”一词,东汉时有马曹一职,但到了东晋已经没有了,王徽之这样回答,既显示了自己不慕权贵,开阔豁达的胸襟,也表示自己不为流俗所污玷的品格。第二句中王徽之不知马的数量,说的“不问马”原是说孔子听闻马厩失火,没有问马死了没有,而是先问有没有伤到人。第三句中的“未知生,焉知死”出自孔子的鬼神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由此看出王徽之博览群书,领悟至深。
桓伊(此图片来源于网络)桓伊在当谢安受到诬陷时,愤然作曲一首,讲述小人的奸诈和忠臣的不易。歌声洪亮,笛声悠扬,引得谢安泪眼汪汪,晋武帝也不禁为之动容、流露出羞愧的神色。
王徽之(此图片来源于网络)王徽之性情狂放豪爽又博闻强识,桓伊行事正直豁达并且吹奏笛子的技艺高超。两人性情相异,却在相遇时碰撞出奇异的乐章,后来《梅花三弄》被不断改编翻新,琼瑶的一部爱情剧也以此为名。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梅花三弄》不仅诉说了梅花的傲然清骨,也说出了以桓伊与王徽之为代表的一批东晋人士的豁达。
王徽之(此图片来源于网络)不管是笛曲还是古筝,或者是现代人重新编奏的钢琴曲,《梅花三弄》一直保持其高洁品质,似一朵红梅在雪中吐无限芬芳。古典名曲历久弥新,保持其单纯与美好,才是我们如今的弘扬根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