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趁着孩子们还没开学,肖华清往镇上的留守儿童之家跑得更勤了,他想让孩子们多一些时间学习音乐。不过,今年72岁的肖华清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不拿工资,只是义务教留守儿童音乐,默默坚持了10年多,用一双苍老的手拉出了人间最美旋律。
帮助留守儿童,他主动报名当上了志愿者
“你这个虎口要靠近点,大拇指不能贴弦。”“你的胳膊肘怎么老是掉下去?是不是回去没有练习?”……2月27日,在乐山市井研县宝五乡留守儿童之家的一间屋内,一位头花有点花白的老人时而上前给学生们纠正拉琴的姿势,时而讲解演奏二胡的技巧。
老人讲得非常认真,学生们也听得很专心,屋内不时传出一阵阵婉转悠扬的二胡声。这位老人就是肖华清,今年72岁,他不是这里专业的音乐老师,而是井研县宝五乡三溪村四组的农民,一位志愿者。
早些年,肖华清曾在宝五乡农机队伍上过班,也就是在那里,肖华清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后来农机队伍解散,他就回去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每天忙完农活,肖华清总要拉上一曲,既解乏,又练手艺。前些年,听说有些孩子因家长外出打工无人管教,贪玩好耍、沉迷于网络打游戏,肖华清很担心、很着急。肖华清总是想:如果孩子们能拉二胡该多好呀。年5月,宝五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得知消息后,肖华清主动报名,做了一名志愿者。每到周六周日,天不亮他就起床煮饭,饭后背上他心爱的二胡、笛子,走40多分钟的乡村小路到宝五乡留守儿童之家,教孩子们拉二胡。
坚持10年多他不计报酬教过多位徒弟
据肖华清介绍,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原来并不识谱。后来,他买了一部《二胡基础教育》和《怎样识简谱》,开始慢慢学简谱,教学生。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传统音乐,肖华清刻苦自学了笛子、电子琴两个乐器。
不过,由于二胡弦少,拉起来难度大,最初孩子们三分钟学习的热情过后,就坐不住了,有的想去看童话书、打乒乓球,有的去和伙伴打闹。肖华清很着急,便自己掏钱买二胡弦和耳熟能详的儿歌、老歌等曲谱,供孩子们选学,孩子们对二胡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孩子们的水平逐渐提高,肖华清组建了“宝五乡留守之家小乐队”,他带着这帮留守儿童经常到周边乡镇的敬老院、乡镇集市演出,还曾参加井研县“达人秀”和井研县元宵晚会,与城里的孩子同台竞技和展示才艺。
据宝五乡关工委执行主任郑明有介绍,10年多时间,肖华清共教了多位“徒弟”,有了爱好,有了基础,促使一些“徒弟”爱上了声乐。千佛镇梅湾村的梅玲在他的培训下会识谱,会拉二胡,在重庆上大学时还上台演奏;宝五乡塘湾村王姝考上了音乐学院,毕业后也从事了音乐相关职业;还有更多小朋友参加才艺比赛获奖……
10年多来,肖华清曾被评为“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乐山好人”等。“我就是帮忙带带这些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很普通,很平凡。”肖华清略显羞涩地说,这些都是小事,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顾爱刚摄影报道
编辑官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