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优势 >> 正文 >> 正文

陆游吟诗黄鹤楼,登的竟是山寨楼武汉

来源:笛 时间:2023/4/6

本文转自:楼楼文化

古代文人墨客最爱作诗,大小事物都要作诗词表达一下情感,无论是出门旅游、思念家乡、考试落榜、痛快醉酒……都要入诗。而登高怀远则是常见的主题,孔子就说“君子登高必赋”。

而江南三大古楼中扛把子的黄鹤楼,就是无数诗人笔下的绝佳素材,诞生了无数名篇。其中陆游过来打卡时也做了一首诗,但是据说陆游登上的不是黄鹤楼emmm……难道抒情抒错了对象?这是怎么回事呢,跟随楼楼大视界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成诗界知名打卡景点

公元年,吴国孙权打败关羽后,在长江南岸筑夏口城,并以黄鹄矶(今蛇山)为基,建起一座楼台用来瞭望军情,这就是黄鹤楼的由来。

晋朝统一后,黄鹤楼虽然失去了军事价值,但它位于九省通衢处,来往官商络绎不绝,成了知名的八面通达、视野绝佳的江景房胜地。

到了唐代,黄鹤楼更进一步,融入了诗文化。首先是崔颢前来写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佳作,这首诗水平之高,被公认为唐朝七律第一。

此诗一出,崔颢不仅为黄鹤楼打响了名头,他和这首诗也成为知名打卡景点。唐朝北宋两代,黄鹤楼频频出现在诗人笔下,崔颢,李白,孟浩然,王维、宋之问、贾岛,杜牧、白居易、刘禹锡、岳飞、陆游……他们追慕黄鹤楼而来,又用千古名句光耀着黄鹤楼。

在家国兴盛和绵延的诗词创作中,黄鹤楼这一时期从来不曾被长期荒废,那么为什么说陆游根本没登上过黄鹤楼?

●陆游登“山寨楼”还吟诗?

公元年(南宋),因为长辈有功,陆游到京都临安(今杭州市)参加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很欣赏陆游的才华,把陆游评为第一。但是陆游的运气实在是不怎么好,他的同届考友里有秦桧的孙子秦埙[xūn],秦埙名次在陆游之下,秦桧得知后非常恼火,差点降罪于考官。第二年,陆游来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又把陆游排在秦埙前面,秦桧这次非常干脆果断地直接把陆游除名了。

直到秦桧去世,33岁的陆游才有机会到福州宁德县做了个县丞主簿这样的小官。陆游一生满腔热血,常常对朝政直言不讳,惹得皇帝很不高兴,被反复弃用和启用,仕途一直很坎坷。

公元年夏天,陆游奉召回京经过武昌时,来到长江边,他凭栏远眺,望着远方的故土,想到自己为收复中原而奔走呼号,但是南宋朝廷却置若罔闻,一时情绪涌上心头,也写下了一首《黄鹤楼》:

《黄鹤楼》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看完你会说,诗名不是叫黄鹤楼?写的也是登上黄鹤楼上的风景!这还能有假?让我们根据时间线来捋一捋。

●10岁前的陆游才可能登上真正的黄鹤楼

陆游于公元年出生,当时正处于南宋时期。这个时间因为早前宋太祖赵匡胤在攻打南唐时,有组织也有纪律,并没有让战争破坏掉黄鹤楼。直到宋徽宗宣和五年癸卯(年),在词人李弥逊的诗中黄鹤楼仍是游人如织:“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

转折发生在靖康之耻后,岳飞镇守鄂州,留下又一首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其中一句“凭阑处”,就是指的黄鹤楼。

黄鹤楼内展出的宋代被毁的黄鹤楼复原形制

这首诗写下的时间大约是年岳飞登楼后所作,那之后不久,武昌就失守了,失去了长江天险,敌人得以顺江而下,直取东南腹地。也就是说年后,可能真正的黄鹤楼就不复存在了,那么年来到武昌的陆游见到的当然就不是黄鹤楼了。

也有人认为,陆游可能是游览了新修建的黄鹤楼,但这种说法比较牵强,当时南宋正忙于战乱,是没有闲暇去修复一座供人游乐的黄鹤楼的。所以陆游游览的应该是故址或者山上的其他楼,如南楼之类。

在黄鹤楼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中,经历多次毁坏与重建,一座楼可以被毁掉,但它的精神永远会重新屹立。它的魔力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不远千里而来,登楼而上,或抒发抱负、或忧国忧民、或感叹时运,无数的思想在这里交汇,随后有名篇流传。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积淀,让黄鹤楼赢得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文中图片仅作探讨交流,侵权立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