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伟杰
4月24日晚,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里,一曲《春风遍江南》响彻全场,雷动不绝的掌声为笛箫演奏家张维良从艺五十周年全国巡演上海站落幕。
技艺融汇中西
在舞台上,穿着一身笔挺演出服、架着眼镜的张维良,身体壮实,步伐矫健,演奏时雄姿英发,十首乐曲一气呵成,一点也不像65岁。一人一箫,开场曲《平沙落雁》犹如在叙说他与笛箫的半生乐缘。万籁俱寂,唯有箫音,张维良极具牵引力的音乐,让观众瞬间投入了他的音乐世界。
张维良于今年3月启动其从艺五十周年全国巡演活动。由首站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开始,张维良与他的演出团队已先后在南京、启东、上海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其后也会在成都、哈尔滨、广州等多个城市进行专场演出,还将回到他的故乡苏州,以竹音回馈他念兹在兹的太湖乡亲。这次巡演是张维良正式签约国际知名的艺术经纪公司梶本音乐(Kajimoto)后的首个大型演出项目。
张维良的竹笛艺术融汇东西,贯通南北,早于上世纪80年代已蜚声全国。他自幼学习传统民族器乐与戏曲音乐,受昆笛名师顾再欣启蒙,后受业于南北笛艺大师赵松庭与冯子存。张维良把江南甜润的音色与具有弹性的指功,与华北豪迈奔放的笛风融合。他深厚的气息功底更使他的音乐有着强大的支撑,乐音延绵不断,犹如行云流水。他在箫的演奏艺术上更是着力极深,被誉为“圣手箫王”。年出版的《天幻箫音》专集,至今仍然是经典的“天碟”,流传极广。
受业更重传道
从艺半个世纪,从教四十年的张维良,在演奏上卓然成家,在国内外赫赫有名。他的艺术经历丰富多彩,年出版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箫的世界》(CCD),并获中国金唱片奖;年文化部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笛子组)荣获第一名。他曾出访欧亚美非数十国,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琉森音乐厅等多个艺术殿堂举办音乐会,与多位知名指挥家及乐团合作,乃集演奏、教学、创作、理论研究、艺术策划于一身的全方位音乐家。
作为艺术家,张维良一直是先行者;作为老师,他一直是引领者。我于上世纪90年代末拜张维良为师,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张维良的教学非常注重基本功。每次课堂内容都有特定的设计,无论是长音、练习曲、独奏曲,他对每一个音都很有要求,对音准、音色、音质、气息控制等方面都非常讲究,强调每一个环节都互相配合,以气息作为根基逐步把技艺建立起来,同时他会与我分享许多音乐处理上的心得。多年后,我考进中国音乐学院,成为张维良的首位博士生。除了演奏以外,他带给我更多的是艺术理念的灌输与哲学精神的培养,技术与艺术从外在到内化的演变,深深启迪着我的思想。
成为“文化符号”
由年的处女作《太湖春》开始,到近年的《咏春》《梦境》《忆故乡》《乐春》等多首作品,张维良的创作以江南的吴越文化为根,融合北方的黄河文明,更辐射至各地富有浓郁地域色彩的乐种。此次巡演选取了多首风格各异的作品,除了上述几首近作以外,还有江南丝竹名作《熏风曲》,有彰显“圣手箫王”艺术修为的箫曲《平沙落雁》《潇湘水云》《胡笳》,更有张维良在年为自己从艺四十周年而创作的《乡梦》。“传统不等于保守,现代不等于无序”是张维良的艺术思想。他那颗为中国笛箫艺术的拓展而不断追求、为实现新的目标而不停奔忙的心始终炽热。多年来,张维良探索求变,广泛涉猎不同的体裁,从笛、箫、埙独奏曲到协奏曲、室内乐、管弦乐、舞剧、电子音乐、多媒体等,他积极在其音乐中融入不同元素,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近年来他的大型作品一部接一部,大型主题音乐会“大雅国风”“箫魂”“远古的呼唤”“大地的呼唤”“上善若水”“薪火相传”等也都叫好叫座。他耗费大量心血创建的中国竹笛乐团使竹笛的合奏与重奏形式在艺术上得到了质的飞跃,推动21世纪竹笛演奏取得更大的发展。他还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紧密合作,进行跨界演出,把中国笛箫艺术推向世界。“竹笛很小,世界很大。”张维良主张打破固有框架,突破局限,勇于创新。他的音乐影响着一代代的习艺者与爱乐者,音乐学者修海林评价张维良已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文化符号’”。
10年前,张维良在上海、苏州、杭州、北京举办了从艺四十周年巡演,取名为“乡梦”,与上海民族乐团合演了多首大型作品,轰动中外;10年后,张维良化繁为简,由“乡梦”到“梦境”,以梦为引,以梦入乐,把他的笛箫艺术作乐展式的呈现,带给观众如梦似幻的音乐感受。望七的张维良,既有年轻人的无限活力,又有乐龄智者的随心所欲。这次巡演既展现了张维良多年在演奏与创作上的丰硕成果,更是他数十年来对笛箫文化传承事业的默默耕耘,成为一位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历程缩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