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少有才名,乾隆四年进士,前期宦途平坦,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后辞官在金陵购置私家园林,取名“随园”。闲居家中,袁枚玩得不亦乐乎。
七年之后,好友李方膺因奸邪诬告而被黜免,也来到金陵,寓居金陵项氏借园,便自号“借园主人”。袁枚经常往来借园看望好友,这回他听到主人的笛声,神思飘荡,于是便有了这首《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清·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首联破题,“秋士”即借园主人,“水上音”即笛声。称李晴江为“秋士”,饱含感伤和同情。迟暮之年仍不得志,是为“秋士”。那秋士的笛声给人的感觉应当也是愁苦幽怨的。“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这两句一读便知,主人心情不佳。他喝了点酒,独坐在月下吹笛,笛声飞越水面,穿透月光,染上夜的悄怆,沾着水的凄凉,在人的心头游荡。这里,作者仿佛进入了一个由“月”和“曲”构成的意境,这境地又如同一个幻境,让人沉醉迷离,伤感无限。
回过神来,作者试图将笛声从主人的心境中剥离出来,便有了“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二句。上句是描写音乐的常规做法,也即“响遏行云”的诗意说法。下句比较新奇,言笛声传入红藕深处,仿佛也沾染了荷花的清香。由听觉唤动嗅觉,应是通感手法的运用。
最后一联才是“见主人”。一曲终了,作者和好友相会于“清露”之下,任清冷的月光打湿衣襟。“清露”更增一层凉意,“流影”(月光)则添一丝清愁,我们不禁想象,打湿“衣襟”当真是清露或月光吗,会不会有几滴相知相惜的泪呢?
内容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