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发展 >> 正文 >> 正文

李清照和张玉娘人生经历导致的创作上的差异

来源:笛 时间:2022/11/21

导语:

宋代经济发达,各种贸易往来,也让文学界的创作百花争秀,大家涌起,李清照根据前人词作改良后独创一体的易安体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意义,使宋词又多了一种风格出现在世人面前,她在词的创作过程中,对词的结构布局,谋篇发展方面都有很好的掌控,词的布局合理,就会让人很容易明白却又不会显得俗气,在作品《满庭芳.小阁藏春》里,作者上阙先描绘周边布局,作者小小的闺阁里藏着春天,窗户锁着白昼,画堂也是无限幽深,篆香慢慢烧完,时光流逝,转眼太阳已经下了帘钩,词的上阙最后作者一下想到自己亲手种下的梅花,梅花渐好,心里也有了一点点欣慰,即然梅花那么好,我又何必登楼临水,又没有人会到,处处都那么寂寥,又联想到文人何必迷恋梅花。

转而到了下阕,作者开始咏梅,一直以来,都知道梅花风韵很好,可是却很难抵挡住寒冬风雨的侵蚀,这是它的命运,也是作者在暗示自己的命运,又是谁家的笛子,吹动了我的浓愁,不要去含恨梅花的零落,月影下的它却神韵犹存。作者在这首词中,整首词的布局都很好,这也为宋代其他文人在词的布局方面提供了参考价值。

(图一:宋朝发达的经济)

张玉娘作为一代才女,由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后世鲜有人知道她的故事,清代剧作家孟称舜刊印推广《兰雪集》,并为她单独创作了著名的35折传奇剧本《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从此,玉娘的事迹和作品才得以流传,使后世知其情事,流传她的诗词,后人才慢慢对张玉娘进行研究分析。但因其印数不多,流传也不广,知者就甚少。一颗璀璨的文学明珠差点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在张玉娘的词的创作中更注重炼字炼句,尽管词作并不多,可每首词都给人一种美感,似乎是像她的名字一样,洁白无瑕,冰清玉洁,可在这种美之中,又稍稍透露着凄凉。而这些都在宋朝的词作发展中熠熠生辉,成为耀眼的明珠。在宋朝的词文学发展历史中,诞生了两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和张玉娘,由于生活在同一朝代,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大量的相同之处,但在创作时由于经历的不同,也各自有一些独特方面蕴含在其创作的词作中,笔者深入分析比较了两人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在艺术特色,意境,情感,美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异同点。

(图二:宋朝的市井生活)

个人经历造成的艺术风格的差异

李清照在词的创作过程中,受自身的经历影响,创作出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表现作者个人巨大不幸和深沉感受的艺术风格,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流转如珠,音调十分优美,故而能名噪一时,号称易安体。

张玉娘自幼饱读诗书,诗词尤得风人体。虽然两种词作文体所侧重的方面是不同的,易安体是李清照自己独创出来的一种文体,和其他词人所作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而玉娘特别擅长的的风人体则是古代民歌的体裁,张玉娘的许多创作受《诗经.国风》的影响很大,其特征主要是谐音双关。

(图三:李清照图像)

如《忆秦娥.咏雪》中描述的景色,天是阴冷的,朵朵彤云密布在空中,寒风呼呼地刮着,仿佛就是在展示着威严,发作起来将美玉一个一个剪碎,让他们一片一片随着风落入人间四处流浪,而这些世代佳人应该是会嫌弃自己轻薄的命运,在这些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把自己的素影投在了帘幕上,不禁感到一阵寒冷,我这所有的痛处究竟可以说给谁听。

这也是玉娘自身的写照,日日思念终也相思成疾,五年后的元宵节,玉娘还是随沈诠而去。两家父母被其感动,随将两人合葬,玉娘的闺房三清,两侍女紫娥和霜娥和玉娘饲养的鹦鹉也不愿独活,张家便将他们葬于玉娘、沈佺墓的两边,后人称之为鹦鹉冢。玉娘的一生和李清照同样凄惨,却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玉娘的情是独钟于一人的,宁愿与沈佺相聚于阴间,也不愿独活与世间,凄凄苦苦却无人可怜。这里的帘幕的怜与帘谐音双关。

(图四:张玉娘与沈佺的凄美爱情)

心境不同形成的用词方面的特点

但是在李清照和张玉娘的词作中还是有大量的相同点,可以看出两人都喜欢运用叠词,这样可以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韵律美,同时这种韵律又会与作者的情感相结合,在李清照的《如梦令》这一组词作中,都运用了叠字。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作者偏爱用绿色,金色,黄色,红色等色彩,这些色彩饱和度极高,同时具有极强的对比度。从而将景物刻画得更加细腻,也进而展现出作者细致的内心情感。在张玉娘的这创作中,用字清冷,用色单一,并且大多数作品情感愁苦,心情悲诉,这与她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喜用色彩翠,一下将创作赋予了一种情感的色彩,用来来展现旧事的无情。

(图五:张玉娘个人形象图)

特殊经历形成的意境方面的差异

虽然两位词人在创作过程中都喜欢造境,但在意象选取上,两人却还是大有不同,李清照意象的选取更为广泛,植物类,酒类,目之所见都可以作为意象寄托情感,而张玉娘更喜欢使用一些清冷的意象在承载思恋与凄苦之情,在造境上也是稍有不同,李清照更善于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而张玉娘却更喜欢移情于景。

(图六:李清照个人形象图)

情愁展现在创作中的画面美感

李清照和张玉娘一生经历坎坷,从两人的词作中都可以看出两人都是一生被情所困,半生为情而愁。但两人在愁情方面也各有不同,李清照更多的是家国之愁,比张玉娘更多了一份家国之情。并且所展现出来的画面也是各具美感。在美感方面,李清照善于用平淡朴实的语言将作品变成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平淡清奇,但却不显俗气,总有一种宛如清风徐来的清新感,字里行间都能延伸成一幅美妙的画,《美学散步》里曾讲到,画家的眼睛是流动着瞟瞥着四方,一目千里,囊括万千图画,而不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画家更需要把握大自然的内部结构,把全部的景界组织起来,变成一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footnoteRef:0][0:]

李清照在创作时取景范围很广,如《一剪梅》先是描写一个大的环境,再慢慢描写其中的各个景物,给人一种整体完美的审美感受,并且李清照在词中喜欢借各种景物景色来反映一种活泼或凄美的情调,如其词中的红藕香残,薄雾浓云,永夜恹恹,萧条庭院表现出一种凄美,幽怨之情,其词风婉转悠扬,富有意蕴美。

在玉娘的词作中,其善于使用玉字,显得素净美好,给人带来淡雅清新的体验,并且喜欢把整个词的环境建立在亭台楼阁上和画障屏风之后,给人带来一种隐隐约约的朦胧感,并且从这些中吐露自己的内心深处,在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中,他对古典作品中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的,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词人尤爱从帘、屏、栏杆、镜以吐纳世界景物。[footnoteRef:1]人们把大自然吸引到庭户内,庭院艺术发展极高,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美感。[1:]

结语

在宋朝的词文学发展历史中,李清照和张玉娘,由于生活在同一朝代,两人在词的创作上有大量的相同之处,但在创作时由于经历的不同,也各自有一些独特方面蕴含在其创作的词作中,笔者深入分析比较了两人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在艺术特色,意境,情感,美感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异同点。

在《烛影摇红.又用张材甫韵》里,作者描绘到梅雪初融的季节,仍是有寒风凛冽,词中夜从灯下翦春幡,笑罢椒盘宴。翦本是动作,作者赋予夜以人类的动作,在情感上能够更加真实,增加了词的风韵。这也为宋代历史上其他词人创作的手法运用提供了参考意义。宋词中各种方式的创作使得宋词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李清照和张玉娘在艺术特色上都喜欢使用叠词和颜色词,并且通过叠词和颜色词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在意境方面,相同的是两人都喜欢使用植物类,特别是花类,而不同的是在其他意象的选取上,李清照更喜欢用酒的意象来承受感伤之情,张玉娘则更喜欢用月,雨,玉这些意象来传达心境的苦寒。

在她们的愁情中,李清照的愁还有家国之愁,而张玉娘的愁却大多为为夫君,为闺阁生活无趣而愁,在美感上,李清照展现出的是一种画中有词,词中有画的意蕴美,张玉娘营造的是一种空旷静谧的空灵之美。通过两人的分析更显示出宋词的一些特点及两人的作品对宋词发展作出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