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发展 >> 正文 >> 正文

英雄城市,武汉游记

来源:笛 时间:2022/12/30
北京皮肤科中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211228/10131510.html

年末的神州大地,颇有一些挫折,一座长江畔的城市牵动着十四亿炎黄子孙的心。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NCP)爆发,让武汉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里满含着无数的血与泪,也凝聚了数不清的爱与恨。

看着每天新闻里报道着武汉空荡荡的城市画面,看着晚间七点宛如凌晨三点的街道,让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个风景秀美,热情好客的武汉。这一切都要从去年的孟夏时节说起……

一直以来,总是期盼着能到武汉去走走,这里既因为本人沉迷游戏对三国志里荆襄大地的向往,又出于对晚清风起云涌局势里一心实业救国张香帅景仰。但是每次都无法成行,终于在年初时有了机会,让我从北京房山来到了这片向往的土地上。

当天五点便坐上了通往机场的出租车,夜幕中的机场早已人潮涌动,人们大多为了工作而拖着忙碌的身体奔向下一个战场。而像我这样纯粹出去散心的人并不多,于是更有时间去细细体会旅行的滋味。三个小时的飞行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特别是当你发现隔壁座位上一位体味浓郁的成功人士的时候。

看着窗外墨绿色的山脊和宽阔的长江,我知道武汉此时就在脚下了。迫不及待的走出机场搭乘地铁来到了租住地,位于著名的昙华林景区的民宿。走出地铁,以我特别的方向感找到目的地后收获了此行的第一个个惊喜,万万没想到自己随意选的住处竟然如此惬意。身处景区却闹中取静,这间湖北美术学院校区的教师公寓体现了传统美术的艺术感。整洁的白色建筑巧妙隐藏在小区茂林修竹中。置身其中,毫无喧嚣,唯有风吹竹动的禅意。

无暇细品住处,放下行李后便匆匆启程,前往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黄鹤楼。在热情友善的武汉群众指点下,我穿过粮道街,胭脂路等曲径通幽的小路,再通过一处不长的隧道后,让我魂牵梦绕的黄鹤楼突然矗立在眼前,就如同桃花源记中描写一样,豁然开朗。让我不禁思考,难道这段隧道也是特意安排在这里的,这才能显示出中国文化的曲折起伏之美。

走过岳飞像,在白云阁身后的巨人,便是黄鹤楼了。这所建筑不但是一座楼阁,更是古往今来荆楚文化的骄傲,无数文坛巨匠在此驻足,从崔颢的《黄鹤楼》到王维的《送康太守》,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到毛主席的《菩萨蛮·黄鹤楼》。每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里,都充满着对它的赞美之情。当登上楼顶,远眺长江,雄伟的长江大桥横贯南北,对岸的龟山蛇山在云雾里忽隐忽现。我想,面对此时此景即使文化水平再低的人也会情不自禁的感叹几句。

下得楼来,搭乘横穿长江的路公交才发现,怪不得这这段路被戏称为“最长的一站地”大约5公里的一站地都赶上天津公交的7、8站了。下车后继续打开导航朝着目标行进,今天的计划是要把被称为“武汉三大名胜”的经典全部打卡。但是天意难测,此时我特殊的方向感再次爆发,走到精疲力尽后发现竟然迷路了,手机导航和实地考察的路程是两码事。由于又赶上下午一点多的时间,让我实打实体会到了这座火炉城市狰狞的一面,不如赶紧找个凉快地方休息一下,抬头一看,宽阔公路上竟然横架着一座城楼?城楼以上巨幅匾额俨然写着三个大字——晴川阁。

本打算去古琴台体验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竟然误打误撞来到了晴川阁,想必这也是一种缘分吧。晴川阁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因与对岸黄鹤楼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走进来发现这里是一处几进的大院子,青石板铺成的石阶将整个景区分割成若干部分。庭院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乾隆35年荆南观察使李拔题写的——荆楚雄风。自古以来长江两岸多有水患,此处碑文意在褒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精神。阁内为汉阳太守范之箴修葺的禹王庙,供奉着代表治理水患的大禹帝。

而更让晴川阁声名鹊起的当归功于唐朝诗人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可惜晴川阁犹在,而鹦鹉洲却因千百年来水路的变更而淹没不存,徒留芳草萋萋。

离开晴川阁向东,便来到了长江岸边。驻足江畔,望滚滚长江逝水,看湛湛青天浮云,闭上眼仿佛回到千年以前,耳畔的江涛阵阵,也仿佛荆州地区金戈铁马厮杀的古战场。身后草坪里伫立着关公的铜像也诉说着这个城市不凡的历史。无论是关羽像还是隔江相对的岳飞像,他们都曾率领千军万马在这里经过,也都壮志未酬而以死殉国。昔人已逝,青草依旧,长使英雄泪满襟。

脑海中回望着过去,已不知不觉走过莲花湖公园,穿过汉江大道。搭乘四号线去往武汉的网红景点——楚河汉街。如果说黄鹤楼和晴川阁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厚重,那么楚河汉街则象征着这里的现代繁华。我是一个不太喜欢逛街的人,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条相同的购物街,如和平路、南京路、上海路等,虽然名不同但意思都差不多。可当我来到楚河汉街时我惊喜的发现,这里竟将历史和现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山花门楣、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宛如现代“清明上河图”。

朋友推荐我去汉街东端的“汉秀”剧场,据说是由万达集团与美国一家公司投资几十亿元打造的大型舞台秀。虽说效果肯定不错,但是一来对太闹腾的表演不甚感冒,二来经费有限,索性不如继续在这座城市的夜晚漫步。看着身旁的一条条河道,听着耳畔音律起伏的荆楚语调,也是一种享受。我始终认为,游览一座城市不但要去他最著名的景点去参观,更少不了去寻常巷陌中转转,在小弄堂口老大爷的蒲扇里更能体会到珍贵的人情味到。

夜晚的湖北美院更加神秘,漆黑的树林中只有几盏昏暗的灯光点缀。摸索着一层层石阶,有些夜盲的我找到住处已然又花费了近一个钟头,洗漱后倒头便睡,再次醒来已然第二天清晨。

迫不及待的起床,趁着早高峰未到搭乘传说的路公交来到武大南门。也得益于避免了早高峰,让我领略到了公路F1的英姿。坐着武汉的公交让我仿佛回到了天津大港,奇怪是不是彪悍的公交线路总要出现数字5和2?还没来得及细想已然到达这所举国闻名的学府。

游览武大一定要从南门进。因为在网上流传的“学大汉武立国”的牌坊就在这里。武汉大学源于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高等专门学堂。历经一百多年传承演变,武大已不仅是一座高校,一处景区,更是长江流域文脉的代表。

武汉大学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地势蜿蜒起伏,山水错落有致,校园绿树成荫,小径花香流溢,一直以来都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不但风景美,校园内取名更有雅韵,樱园、梅园、桂园、枫园,樱花大道,侧船山路,珞珈山……漫步其中心旷神怡,正所谓“绕山逐雾赏樱来,春风轻拂游人面”。

特别是珞珈山,大学校园有湖的不少,但有一整座山的并不多见。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百年岁月中,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珞珈苍苍,东湖汤汤。山川壮美,泱泱兮养天地之气;澄岚秀润,昂昂兮结青云之志。从来大师云集,兼容并包,岂分东西南北;始终树木树人,英才辈出,皆为珞珈荣光。桃李满园,皆时代之骄子;学子盈室,俱一世之英华。淑女窈窕,书山跋涉;少年英俊,学海遨游。其意气一何绰绰兮,彼神彩一何风流!——异兮!斯人斯地,无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哉!——《珞珈赋》

不知不觉间已然日头偏西,想要完整的游览武大一天哪够,只好匆匆离去。正如前文所言,游览武大一定要从南门进,而离开武大一定要在东门出。因为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网红打卡圣地——凌波门。大多数人听到凌波门这个名字,出现在脑海里面的就是段誉的凌波微步。可你知道吗,现实中的武大凌波门比这武功可美得太多。

在落日余晖下,走出凌波门,看门外东湖湖光山色,赏水上栈道游人如织,许多年轻的大学生们两两成对的漫步在木栈道上,在他们最美的金色年华里,在最美的风景里亦将留下最美的人生记忆。年轻真好!

沿着东湖长堤继续东行,便是东湖公园。世人只知西湖美,但这浩瀚东湖更惶不多让。如果说把西湖比作淡妆浓抹的西子,那东湖就是气宇轩昂的俊杰。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三国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唐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建国后朱总在这里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

东湖太大了,一个傍晚怎么游览的完。万幸我足够机智,在武大东门就早早打开了一辆共享单车,虽说没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潇洒,但也省去不少体力。即便如此,将整个园区草草游览一圈也花了几个小时。东湖风景区分为几大区块,其中以磨山、珞洪、白马几区最为有名。

磨山区三面环水,丘峰逶迤,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磨山楚城极具楚文化代表,东湖樱花园更是吸引全世界游客的垂爱。珞洪区有一鼓架山,相传是战国时楚庄王击鼓督阵讨伐斗越椒的地方,在一次战斗中,斗越椒向楚庄王猛射一箭,却射在鼓架上。此山因此被称为鼓架山。白马区也有典故。相传赤壁之战后,鲁肃转回夏口骑马过洲,战马陷泥而死,鲁肃含泪葬马于洲,故此地称为白马洲。而磨山区东面吹笛山的据传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被封在武昌时,曾在此地吹过笛子,此山因而得名吹笛山。历史在这座城市中随处可见,这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最后一天的行程必须要安排好。游览一座城市,少不了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而武汉有两个博物馆,分别为武汉博物馆和湖北博物馆,在当地人的推荐下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一进大门就被眼前气势宏伟的建筑所震撼,这座一主两翼的“品”字形格局建筑群,高度体现了高台建筑、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和中原建筑风格大不相同。而藏品2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也都具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反映着古荆楚文化的面貌。其中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四大“镇馆之宝”。

特别是这把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从小到大无数次看到书中关于它的记载,但是近距离观看才发现和想象中有些出入,剑身并不长但却异常锋锐,仿佛剑柄中含蕴含着主人一代雄主傲视荆楚的浑穆霸气,回忆着和勾践一起灭吴攻楚的峥嵘岁月。

整理着短短几天旅行的照片,看着窗外缓缓流过的朵朵白云,此刻的我已坐在回天津的飞机上。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认为,想读懂万卷书,一定要行万里路。只有置身处地的到书中描写的地方去走一走,才能让书中的描写更加深入了解。此次武汉之旅,不虚此行。但遗憾的是时间太短,如果可以一定会带着孩子再来几次,让她也能感受到这篇荆楚大地的独特文化和魅力。

回想武汉之行已将近一年,而往事仍历历在目仿佛昨天。看着每天新闻报道里的武汉倍感悲痛,不过一开始,我就深深相信,这场瘟疫战胜不了中国人民,更不会吓到顽强富有活力的武汉人。因为武汉,是一座盛产英雄的城市,这里走出过黄歇、熊延弼、黎元洪、项英、朱光亚,而英雄的诞生离不开英雄土地的培养,所以任何困难也战胜不了属于英雄的城市。

加油武汉,加油湖北!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