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发展 >> 正文 >> 正文

宋代李陶真李铁笛李磨镜接踵居此,名之

来源:笛 时间:2023/6/12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些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宋代李陶真、李铁笛、李磨镜接踵居此,名之“止止庵”

武夷山止止庵

位于一曲水光石后,传说是皇太姥、张湛及鱼道超、鱼道远的修炼之所。而后又有晋代的娄师钟、唐人薛邴避此修道。宋代李陶真、李铁笛、李磨镜接踵居此,名之“止止庵”。南宋名臣李纲曾至此造访道人。嘉定九年(年),名士詹琰夫出资重建,并延请著名道士白玉蟾住持。由于环境绝佳,又有高士驻足,因此风流相继,屡有道众居此,甚至还有程斯道在此获异书,黄咸中在此遇仙等神话。后人还在观后建祠,祭祀被封为紫清真人的先辈道土白玉蟾。明景泰中(约年),道士王宋端、江一真等修复观宇。正德末年(约年),方道明增建。嘉靖十六年(年),李元阳主持增建玉皇阁。清顺治十六年(年)由韩士望主持重修。民国30年(年),此观改为墨三(顾祝同之表字)图书馆。20世纪50年代拆毁,现仅存遗迹。

武夷山升真观

宋咸淳五年(年)夏,道姑游道渊、江妙静、江妙正等在正一道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的支持下,在大王峰顶原为道院的旧址上建“升真观”。由与工程艰巨,至祥兴二年(年)冬才告竣。学者熊禾曾为之撰记。观后即宋代天子遣使投送金龙玉简的升真洞(又叫投龙洞)。传说魏王子骞、张湛等十三仙就曾隐居于此。明嘉靖年间(-年),赵维垣等曾于此重创道庵。但明以后荒废,现尚有通天台、天鉴池等遗迹。

武夷山和阳道院

元至元二十五年(年),道士彭日隆主持在武夷山九曲平川兴建和阳道院,规模宏丽,一直延续至延祐七年(年)才完成,号称“冲佑之亚”。元代最荣耀、秩视一品的正一天师第三十八代“正一教主,三山符”张与材入武夷山将其更名为清微太和宫。元学者虞集为之记。明永乐十四年(年),被大水冲毁,仅留下“道院洲”之地名

武夷山石鼓道院

宋初建,位于鼓子峰上。开创道教神霄派的著名道士王文卿曾隐此修炼。此道院建筑独特,宋代被称为“仙家鼓楼”。明弘治年间(--年)曾受火灾。嘉靖时(-年),道士江子静重建,并名之为栖仙馆,后称栖仙庵。清初为僧所占,改为佛寺,称为莲子庵

武夷山桃源观

桃源观在小桃园。原为佛寺,于后唐天成二年(年)为山崩所毁,后为道士所占;元、明、清三代屡有重建,称三元庵或称石堂庵。清以后称桃源观。民国24年(年),华侨胡文虎捐资重建。20世纪70年代后修缮是武夷山较为完整的道观和道教活动中心。年正式对外开放。

德云观是南平现存最早的道教活动场所,位于南平市城西10公里的溪源村,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年)。传说因张天师后裔和萧法明先后在此修道成仙而建。南宋嘉熙二年(年),理宗皇帝赐额“德云观”,将德云观修道成仙而去的张声、萧法明、刘圣者、连师父、邵将军五位道人封为“五大圣君”。

明弘治元年(年),明孝宗(-年)示谕加封“玄真宝殿”和“圣君宝殿”。相传弘治年间,上闽数县田地龟裂,禾苗枯旱,有陈姓老者说:“吾里村有神店‘德云观’,望父母代民请愿祷雨,不妨一试。”陆县官见民苦求,便进香入德云观,三天后大雨连降三日。陆县官感知圣灵,上报府台王守道,次年孝宗朱佑樘谕封“玄真宝殿”,此后德云观声名日盛,成为闽北道教圣地。溪源庵建筑分为上下两殿,相距二百多层台阶上殿祀奉张、萧、刘、连、邵五位真人、济公和神农教主五谷真仙;下殿祀奉萧公真人、雷公电母等神像。

南平溪源庵的萧公是一位神化了的传说人物对于他的来历,《南平县志》所载为:“萧法明,嘉熙间头陀,卓锡溪源庵。尝伏毒龙于井中,收妖魔于石洞。敕封溪源显迹德云灵应萧公大师,至今遗迹犹存,遇旱祷雨,及祈嗣祈梦,率多验。”人们为了满足“御寇弥盗、抗灾御患、避灾降福”等要求,借助了中国自人类文化开始以来就有的“祈梦”传统意图通过与萧公在梦境中的交流,来获得萧公的暗示和启发,据说都能得到满足,颇为灵验。民国版《南平县志》也曾对此俗进行了记载:“夏六月,四处村民,从庵乞香祈雨,或宿神前祈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