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是一种悲凉凄切、清远悠扬的音乐,
在万籁俱静的黄昏,在暗霜凝聚的深夜,
在夕晖余照的古城,在秋风瑟瑟的边塞,
永恒地回响着一支支清旷悠远的笛声,
诉说着人生中的迷离风景和风景中深重低沉的呜咽。
飘泊颠踬的游子闻笛伤怀,归心似箭;
戍守边关的将士闻笛兴感,思家念亲;
宦海沉浮的迁客闻笛嗟怨,自伤自悼。
……
凡此种种,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真可谓“玉笛横吹,离情万种”。
笛子作为古代诗歌的重要意象有了这样的内涵:
征人思乡、游子思归、思友悼故、悲秋之意、田园情趣。
闻邻船吹笛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第一联,渲染空寂冷清的气氛,江面空旷,水天相接,月夜空寂,寒露满地。露水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惨白。点明了时令,秋天的夜晚。点明了空间,空旷的荒野江边。点明了环境,寒露满地。整个时空皆是一种凄清的氛围。在这样的处境下,不知在哪里传来了凄凉的笛声。
第二联,接着写笛声。笛声时而悠扬,时而悲凄。时而楚调,时而吴音。无论哪种曲调都在告诉诗人,吹笛人一定是一个漂泊江南的客居之人。
第三联,写吹笛人,在江南漂泊万里,不能归家。笛声呜咽,诉说着他年华的逝去,此时苍老的容颜。一年又一年,江南万里漂泊,一年又一年,青丝变白发。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无法理解诗人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没有战乱,我们有方便的通讯设备,我们也不会像诗人一样,一年又一年在江南万里漂泊,我们有发达的交通,总有一种途径能让你回家。总有一种方式让你与家人取得联系。
我们可以想象作者为什么不能回家,或许是家已无不在。家已经不在,还要有这样的一个念想。年华易逝,作者羁旅辗转。想起了苏轼的一首诗。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在外一直漂泊,以至于虽然自己的家在西南。可是此时此刻却要向东南作别。不停的辗转,多年不能归家,羁旅的疲倦。通过这句体现出来。
第四联,你会觉得怎么出现了柳树和花朵。其实这两句应该写的还是笛声,是两首著名的曲子,一个叫折柳枝,一个叫梅花落。笛声里吹出悲凉凄楚的折柳曲。
作者即巧妙化用李白诗意,说吹笛者反复吹奏《折柳》伤别之曲。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后句亦化用典故,这里写“吹落陇头花”,既有李白咏笛“落梅花”之意,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又有陆凯寄别“陇头人”。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可以说把咏笛与思乡的典故合在一起用了。画面丰富,也写出诗人的烦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