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 笛图片 >> 正文 >> 正文

李清照永遇乐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

来源:笛 时间:2023/1/21

今天是元宵节,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重要的节日。整个城市都是张灯结彩,舞狮舞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结伴出行,观赏迷人的灯会。

关于元宵节,最著名的词可以说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宵节是让人放松的日子,在古代,实行宵禁的明清在这一天也会取消宵禁,对女子苛刻,要求女子禁足的禁令在今天也取消,女子也可以高高兴兴地出去观灯赏花。不过今天要欣赏的诗词可能会比较令人扫兴了,因为今天的诗词虽然也是写元宵佳节,但比较消极。第一首就是苏轼的《蝶恋花》: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图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这首词很久以前就说过了,今天忍不住又拿出来说一下。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上任时所作的,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自求外任杭州,后调职密州,从此一生飘荡无歇。词的上片描写的是杭州钱塘的元宵夜,“三五夜”指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杭州的元宵灯会非常繁华,明月如霜,灯火很旺,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的观赏。这是元宵节街市上的热闹场景,是普通百姓的快乐,而富贵人家是另一番景象。“帐底吹笙香图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富贵人家的帷帐透着阵阵香气,他们在堂前吹笙,好不快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片是苏轼在回忆杭州元宵的热闹繁华,下片则是在说密州元宵的冷清。苏轼从杭州被贬到密州,本就感到寂寞孤单,心情自然比较低落,看到密州的元宵节“火冷灯稀”,跟杭州的一比,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自然感慨万千。“寂寞山城老人”因为感到孤独寂寞,独自出行,偶然间听到箫鼓之声,闻声而去,见到村民正在举行祭社,祈求丰年。

虽然从繁华的杭州来到贫穷的密州,让苏轼感到很寂寞,但苏轼是一位好官,他爱民如子,看到百姓穷苦,他也不忍心。他在这一夜看村民举行祭社,他久久不能离去,知道“火冷灯稀”。此时天空阴霾,彤云四垂,好像要下雪,这是否代表村民的祈求有效果了,老天要“瑞雪兆丰年”了?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苏轼在这一个元宵节是孤独的,是寂寞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清照,也是为人所熟悉的词人。李清照早年生活在北宋,无忧无虑,靖康之难后,被迫南渡。在逃亡过程中,丈夫去世,收藏的文物书籍大部分流失,日子过得非常清贫。晚年,她寓居临安,在元宵节这一天,她想起了曾经北宋汴京的元宵节的场景,写下了这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双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落日余晖像融化了的金子,日暮时的云彩如碧玉一般聚合,我如今又身在何处呢?渲染柳丝的烟雾愈加浓郁,笛子还在吹奏幽怨的《梅花落》,春意还剩有多少呢?元宵佳节,风和日丽,但难保不会突然狂风暴雨。朋友驾着宝马香车来接我去参加聚会,被我谢绝了。

还记得汴京繁华的那段日子,闺中妇女有许多时间可以玩游戏,特别偏爱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她们的头上戴插着翠鸟羽毛的帽子,还有用美丽的金线撵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如今,面容憔悴,头发蓬乱,鬓发霜白,懒得夜间出去。还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儿底下,听听外面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首词上片写今日元夕,下片回忆中州盛日元宵的欢乐场景(中州指的就是汴京)。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如今南宋偏安一隅,李清照流落他乡,内心充满苦楚。临安的元宵虽然看似热闹,仿佛昔日汴京的繁华,但这不过是幻觉而已,“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说明李清照内心是忧伤的。虽然“元宵佳节,融合天气”,但李清照已经开始担忧了,怎知会“无风雨”,这是经历过痛苦,经历过颠沛流离而得到悲观心理。最后,虽然好友前来相邀,但心情低落的李清照还是拒绝了。

下片开始回忆汴京的元宵节,那时的她还是青少女,她佩戴上漂亮的头饰,穿戴得整整齐齐,前去游乐。然而昔日的繁华已然不再,曾经的少女如今也老了,容颜憔悴,也对外面热闹的街市没兴趣,不愿出去见人。还不如躲起来,听别人的笑语,李清照虽然不想出门,怕见外面的场景会让她想起昔日的忧伤,但她也怀念汴京的繁华世界,想在今夕的热闹中重温旧梦,这种矛盾心理就导致了她选择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整首词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李清照内心的痛楚,从今日元夕的哀怨,到回忆中汴京欢乐的生活,再回到眼前的憔悴,凄怆之情,令人悲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