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根据故事发展,把以下情节补充完整。(2分)
发现“拆”字,老两口欣喜→→→听到警笛声,得知真相。
(一般来讲,第一题,属于“内容概括”,概括能力的考查方式有多种,命题人采用的是“短句概括”的形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字词/短语概括”,或者“包含特定词语的短语概括”等形式。)
2.小说前伏后应,浑然一体,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故事中的几处伏笔照应。(4分)
(此题考查有特色的“手法”,抓住“伏笔”与“照应”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有针对性。)
3.结尾言简意赅,单独成段,请谈谈其妙处。(4分)
(臧老师对原著的结尾进行了删改,结尾只保留了“看这事闹得!”我非常欣赏这道题的命题,“语言赏析”不是刻板地考查修辞及其作用,而是从“妙处”入手,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
4.下面选项中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划线句表明闺女是明事理,体谅父母,照顾弟弟的。
B.文中的老赵是个嘴快心软、要面子的人。
C.一家人难得聚会,是因为儿女有出息了,在外忙,没空闲回家探望。
D.大儿媳的言外之意是,姐姐的说法合情合理,但要尊重父母的意愿。
(从阅读的基本规律和逻辑来看,这道题目最好前移,放在第2题考查。)
5.小说意蕴深刻,请谈谈你对该小说主题的理解。(4分)
(小说阅读,肯定要考查“主题理解”,但前面第3题已经考查到了主题理解,这里再考,有重复。或者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考查,比如:真相大白,老赵恨恨地骂人,此刻他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请你为他设计一段内心独白,50字以内。)
(即使要考查主题理解,设问的时候,也不宜这样“硬邦邦”)
参考答案:
1、谈分配方案,惹恼(气走)闺女;召儿女回家,商量拆迁之事
2、老赵大早起来看到“拆”字后,产生疑惑“拆迁,这么大的事,怎么没听村干部说起呢?”暗示“拆迁”这事不靠谱。(2分)老赵总觉得那个“拆”字看着有点怪怪的与小孙没文化写错字,最终被举报照应。(2分)文中插入了老孙家家境说明是小孙为了娶媳妇想出这一损招的伏笔。(2分)任答2点。
3、表明“拆迁”是小孙荒唐行为引发的一场闹剧(1分),也讽刺了老赵一家人为了“拆迁分房”折腾、争吵,上演了一出家庭闹剧(1分)。戛然而止,引人遐想,老赵家的这场纠纷该如何收场?(1分)此类社会现象发人深省,极具现实讽刺意味。(1分)
(这里设定的给分点有点“碎”了。两个给分点即可。)
4、BA这是闺女的赌气话;C难得聚会是因为亲情的疏远,从为了拆迁的事,一喊就回来,可以推测儿女们并非没有空闲。D大儿媳话里有话,表明上尊重父母的意愿,实则把他们推向姐姐。
5、折射了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亲情的逐渐疏远,甚至冷漠。(2分)讽刺了传统旧观念中重男轻女以及养儿防老的思想。(2分)批判了人性中的贪婪,金钱、物质利益至上的扭曲价值观。(2分)
(这个参考答案可能要商榷一下。第1个给分点,批判的不是“城市化进程”,而是“在巨大利益面前,亲情被淡漠。”第2个给分点不是作者本意,作者无意于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
杰哥的命题是这样的:1.读小说,要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