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培根论学问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在盛衰、强弱中更替。明智者,明盛衰、强弱之道。中国人所演绎、诠释的盛衰、强弱之道_“识时务者为俊杰”;赵匡胤谋反秉天理属于乱臣贼子,结果跟赵匡胤谋反的成了“识时务者”,保幼主的成了不识时务者。“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用,正反两阵容皆以此来警示对方。故盛衰、强弱之道_论输赢,不论对错。读书人当凭心而论。
“读诗使人巧慧”:巧慧者,灵巧、秀丽、智慧;读诗、品诗、成诗讲究慧根,巧慧之人则人、物、事、理、境、象皆可成诗。
“数学使人周密”:传统中国人所谓之学问,指汉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领悟、组织、使用能力,汉语言文字的传承与创新能力。数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问,可以归类于科学;数学里面有很多的东西,但大部分中国人日常使用的仅限于10个阿拉伯数字的+-×÷……。尤其英语不是学问,只是语言工具,强迫中国人学英语,因此将很多不习惯、无兴趣、反感英语的中国人拒于全日制高等教育之外,直接导致花了很大精力的英语无用武之地,同时使汉语言文字的使用、传承、创新能力衰败,祸国殃民。相反,把民族文化做大做强才是大学问。
“博物使人深沉”:博之用_博览群书、博阅群人、博历群事、博辩群理、博览万物……。博物之道_“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山之壮丽使人深沉;自然界的动植物使人深沉;江河湖海山蛮之鬼斧神工使人深沉……。
“伦理之学使人庄重”:伦理学是关于人类繁殖、长幼、亲疏、血缘的学问。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疏相间……。即伦理学之关键是:人类有亲情、爱情、友情;且有别于其它类型动物。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逻辑学是关于利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论证的学问。学问的深浅首先看用什么概念描述、表述其思想、观点;其次是推理和论证之严谨;再次修辞之用“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对偶、双关……”。君子之辩以常识为基础,事实即雄辩;小人之辩违背常识,是狡辩;狡辩之用_公孙龙之“白马非马”,赵高之“指鹿为马”……。
做学问方法
《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等少数几部书,应当全读、细读、反复读、终生读;用心读则每有新发现,用心思之则再有新发现,受益无穷。有些书读其中某些部分;有些书看它的简介就可以了;有些书宜快速阅读,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就可以了;情感类、八卦类新闻则茶余饭后消谴之用。学问之道_善于归纳、总结,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尤以现代互联网之搜索引擎工具为要。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融合、融通;万物不同理相同,诸学不同理相同;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归宗于“道”,则“道”、“理”相通。学问源于继承先贤的思想,源于对自然、社会、人、物、事、理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作者用28个字刻画、塑造了11个艺术形象,其艺术根基在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物、事、理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源于其“有文化素养”家庭之熏陶。
学问用途
增长见识、知识:开卷有益,凡书都有可供借鉴的地方,收益之多寡在人所自处矣。从见多识广到知识渊博之过程_阅历多、经验多、见闻多,之后知识面有宽度、广度、深度、高度;之后用知识服务于并造福于社会,服务于并造福于人类文明;服务、造福人类社会的过程在长见识、知识。
陶治人的情怀: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启迪人的灵魂:陆九渊之“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王阳明之“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笛卡尔之“我思故我在”……。
吸收能量:在伏羲之“道”中吸收宇宙能量;在老子之“道”中吸收天、地、人之能量;在先贤的思想中吸收精神能量……并用己所学为人类文明注入新能量。学问之道,即能量之道;吸收能量之多寡,足见学问之深浅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52.html